單株抗體是治療癌症等多種疾病的重要選擇之一,但製作單株抗體時,得篩選單顆細胞且進行大量培養,加上傳統方式較為複雜,因此國家衛生研究院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許佳賢副研究員實驗室,研發微流體雙微井單細胞培養晶片技術,能加速擷取單顆個別細胞,並沒養成單株細胞族群,此研究也榮獲第十五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
內湖區紫雲里夏亦芳里長於106/8/26日為里民舉辦”平安夜 平安福”紫雲聯歡晚會的活動,先邀請內湖區林秉宗區長致詞,接著特別邀請全國知名的康寧大學啦啦隊進行開場活動表演,現場里民驚艷連連掌聲未停,熱鬧非凡。
平安不是口號!是真實的在每個人心中的領受,結合音樂、戲劇、舞蹈,傳遞愛與分享的意義,讓平安的祝福、健康動起來傳遞給近200位參與的里民。
康寧大學啦啦隊帶來的表演,展現了青春活力又溫馨洋溢敦親睦鄰,由康寧大學護理健康學院陳秀珍院長及邱淑媛老師帶領啦啦隊與社區里民互動並關懷銀髮族,展開健康策略聯盟守護里民守護健康動起來的第一站。
抓取單細胞新技術 比傳統效率提升近80%
研發團隊秉持提供聰明簡單的方法,符合使用者期待作為開發初衷,因此比起傳統方式能成功抓取單細胞的效率約為10至20%,微流體雙微井單細胞培養晶片技術的效率,可提升接近80%,不僅操作省時,還可依照實驗需求,並選擇合適的尺寸孔洞搭配,已篩選出不同的單細胞,有效提高單細胞篩選與培養。
新技術操作省時 篩選單顆細胞變簡易
此技術就是利用具有兩個微孔結構的特殊微流道設計,將單顆細胞個別抓取後,置入一個大培養空間,透過足夠空間供細胞貼附及長時間生長;至於操作原理,則先在晶片流道內注入細胞懸康寧大學浮液,靜置數分鐘讓細胞透過重力沉降到流道底部,而流道底部的微孔洞大小,因比一個單細胞的直徑略大,可順利捕捉單一細胞,最後再注入培養液,將沒有被擷取的細胞沖出流道,並將晶片翻轉,將微孔洞中的細胞利用重力傳送到較大的細胞培養微井中即可。
康寧大學新研究 已獲台美專利
研究成果不僅具備高產率及高效率等功效,更擁有友善使用者操作介面、低成本等優勢,目前也已獲得美國與台灣專利;許佳賢副研究員表示,實驗室在內的許多研究單位共同努力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將實務運用在技術或商品上,未來將積極在具生醫應用潛力之創新研究做努力,可望能為台灣生技產業持續發光發熱。